2024年,河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在运城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支撑”的理念,按照全周期发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动的总要求,全力加速132项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挺起高水平发展的脊梁。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好“1+6+3”项目推进机制,持续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26项纳入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7项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全市132项重点项目中开工115个。
在产业转型方面,我市围绕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和“合汽生材”新兴起的产业地标,聚力打造“235”产业转型矩阵,全面推动工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市共有56个产业转型项目,其中,科学技术创新示范园、华鑫源钢铁产能减量置换升级项目进展顺利;宏达集团薄带铸轧项目已进入设施安装阶段,秦晋有色新材料铝压延加工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魏强轮式装备产业园、炬华新材料活性氧化铝粉体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施工;宏达集团高活性石灰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怡霖建材装配式建筑预制项目、永津集团医药中间体项目已建成投产。
我市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市共有22个生态环境项目,九龙沟和西磑口生态综合、莫底沟生态修复、汾河干流堤防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等项目稳步实施,露天石场整治整合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龙门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沿黄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加紧建设。
城市更新方面,我市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塑造城市新颜值、提升城市宜居度,致力于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全市共有24个城市更新项目,其中,龙门学校(中学部)、妇幼保健院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支七路——支七街道路、五号排水泵站加紧实施,苍底汾河大桥已正式通车,政务服务中心、人民医院二期、上化——半坡道路主体已完工,北部台地生态修复、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已开园,汾滨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完工。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我市围绕“经济回百强”的战略目标,统筹运用十二种招商方式,全面实施“政府+园区+链主企业”招商模式,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在高位推动方面,我市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先后带队前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点对点”招商,带动全市走出去、请进来招商达20余批次。同时,大力开展专题招商、委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组织并且开展了EOD项目、产业基金、铝精深加工等专题招商活动,并组建8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开展精准招商。
聚焦重点领域,我市主攻聚链成群,充分的发挥中铝山西新材料的“链主”作用,实行“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模式,紧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铝板铝箔等工业铝材、多品种氧化铝3个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全力打造铝精深加工3个“园中园”。在招商引资的强劲攻势下,企地之间实现了“双向奔赴”。1—11月份,我市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262亿元,其中开工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固投计划完成55亿元,固投到位资金完成16.7亿元。
我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民生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为民生“加码”,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2024年,我市项目建设的惠民脚步从未停歇。全市共有30个民生设施项目,新耿区城市北部台地生态修复工程,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憩、娱乐、运动的好去处;老窑头——下化道路改造项目,让山区年久失修的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汾滨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使城市更加宜居;外贸老旧小区改造安置房回购项目,让居民即将住上新房;薛仁贵景区的建设,推动文旅资源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让百姓健康更有“医”靠;黄河船窝至龙门段便民交通码头工程,为群众增添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
一项项项目建设、一个个民心工程,凝聚成了我市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源动力”。千帆过尽皆成序,勇毅前行向未来。2025年,我市将继续牵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抓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朝着“进军百强”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