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承“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管理为根、先机为赢”的华盛价值观,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为新征程、新起点,持续专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客户为导向,深耕电解液添加剂主业,同时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拓展低能耗高性能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全力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国家继续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强劲,推动国内电解液材料市场呈井喷态势,电解液添加剂市场亦迅速增长。在此情况下,公司快速响应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产品营销售卖数量稳步增长,但随着行业内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添加剂从年初到年末逐步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市场增速逐步放缓,产品价格回落。同时,公司募投项目尚在建设中,暂时无法利用新增产能拓展市场,导致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6,197.0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97%;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26,079.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97%;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394.0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47%。报告期末,公司的总资产为453,869.78万元,同比增长192.98%;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的权利利益为387,201.33万元,同比增长276.57%。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围绕主体业务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包括增加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装备等,研发费用支出4,949.69万元,报告期内共新获得知识产权3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知识产权99项,其中软件著作权1项,专利授权98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项目预计总利用募投资金90,000万元,包括新增VC产品6000吨、FEC产品3000吨生产线及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公司将继续保持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领头羊,为公司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和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公司募投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二季度试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华赢新能源通过自主创新,石墨负极制备与应用的核心技术“低能耗、高性能有机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设计与应用”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人数从629人增长到966人,净增长337人,同比增长53.58%,随公司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公司一方面加强生产管理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公司通过与专业咨询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上的水准,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生产管理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公司慢慢地增加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通过公司已有的江苏省锂电池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工程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为载体,维持研发团队的稳定健康发展。
公司目前产品主要有电子化学品及特殊有机硅两大系列,高度覆盖国内市场,同时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电子化学品领域,公司是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市场领先的供应商之一,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UPS电源、移动基站电源、光伏电站、3C产品等领域。在特殊有机硅领域,公司是少数拥有“非光气法生产异氰酸酯硅烷”技术的生产商之一,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卓越的产品的质量及优秀的售后服务,公司在国内外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公司积极扩展电解液添加剂产品的产能,目前拥有张家港一期、二期以及全资子公司泰兴华盛三个生产基地,VC、FEC产品共达到年产5,000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将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扩大VC和FEC产品的产能,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年产VC产品6000吨、FEC产品3000吨,继续保持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生产规模的领头羊,同时为公司未来几年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和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公司电解液添加剂产品主要以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双草酸硼酸锂(BOB)为代表,兼营以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IPTS)和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ESPI)为代表的特殊有机硅产品,特殊有机硅产品用于涂料、密封胶等材料中,能加强材料的粘结力。
碳酸亚乙烯酯(VC)是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成膜助剂,是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核心添加剂,能够在锂电池初次充放电中在负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SEI膜将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分割开,允许锂离子在其中进行传输,进入到电极表面,进行嵌入或脱离操作。另一方面SEI膜还可以阻止电解液中溶剂分子的通过,从而有很大效果预防了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造成对电极材料的破坏。该膜的电化学性能稳定,能有效抑制溶剂分子嵌入,从而避免引发电极材料溶剂化反应并造成电池循环等性能下降。
随着2000年以来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锂电池材料需求飞速增加。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于2004年建立了产能为60吨/年的电子级碳酸亚乙烯酯生产线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一种为高倍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定向开发的核心添加剂,它是实现锂电池高安全性、高倍率的主要保证,能增强电极材料的稳定性。添加了FEC的电解液在电池电极表面能形成有效的SEI膜,增加电池锂离子迁移速率,明显提高电池在高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同时FEC在硅碳负极方面因为其形成的SEI膜薄且具有韧性和自我修复性,能抑制硅碳负极在充放电情况下负极因锂嵌入体积膨胀造成结构破碎的问题,大幅度提升硅碳负极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促进了硅碳负极的广泛应用。目前添加了FEC的锂电池一般适用于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领域汽车,将来有望用于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储能存储,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较为广阔。
公司历经3年自主开发工艺路线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同年获科技部和省中小型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在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双草酸硼酸锂(BOB)在锰酸锂及镍钴锰酸锂型锂电池中作为电解质添加剂,可有效在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或镍钴锰表明产生一层很稳定且具备一定韧性的保护膜,从而抑制了电池正极材料在充放电中与电液活性成分的反应。
公司正积极努力提高BOB的产能,同时也在积极研发其他用于改善产品的质量的新工艺,包括水相结晶去杂技术、蒸发结晶定盐技术和脱色技术等。
公司的特殊有机硅产品为异氰酸酯基硅烷,具体包括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IPTS)和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ESPI)。异氰酸酯基硅烷是一种新型的高活性特种硅烷偶联剂产品,能明显提高偶联有机聚合物的耐温性、耐候性以及抗紫外等性能。它含有高反应活性的异氰酸酯官能团,可与众多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碳酸酯、聚氨酯等发生耦合,因而被大范围的应用于高档聚氨酯材料(涂料、密封胶、烤漆)、有机树脂(丙烯酸树脂、PVA、聚酯等)中,作为聚合物的结构改进剂,增加聚合物对基础材料如金属基质、聚烯烃材料等的粘结力,增强树脂的耐老化性能等。
2008年公司环保型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被授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同年该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并一直在改进调整,保障稳定的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研发项目的开发主要有两个途径:○1销售部依据市场调研报告或与客户的交流向内部提出《项目建议书》;○2研发部通过各类行业展会或与研究院校的研讨向内部提出《项目建议书》。经总经理确定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各职能部门成立项目小组,结合产品需求和可实现的技术,通过可行性评估和风险分析等,制定包含技术指标、质量目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环保安全和进度安排等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设计和开发期间要对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形成文件,填写《设计开发输入清单》和《设计开发输出清单》。为确保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在适宜的阶段会由研发部牵头组织公司职能部门进行评审、验证。评审和验证通过后,可召开新产品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和客户参加。在客户试用满意和新产品收到国家授权实验室的型式试验合格报告后,整个研发设计阶段完成,产品可进入生产阶段。
公司主要采购项目为各类物资,相关工作主要由资材部负责,其中采购物资包括碳酸乙烯酯、氢氧化钾、三乙胺等化工原料以及钢桶、活性炭等辅助用品用料。公司依据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定制物资采购计划,并结合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和库存情况实行采购。公司制定了采购相关的内控制度,对采购计划、采购作业、存货流转、仓储等采购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做全面监控和管理。
采购业务主要按照每个客户合同开展,销售部在收到客户合同后,编制月度销售计划或月度订单计划表交付生产部,由生产部据此编制《物资月度需求计划表》,物料清单下达给资材部,资材部根据真实的情况进行采购。
公司在原材料的选择与品质检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原材料到货后需要品管部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正式入库和领用。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等制度以保证公司采购的原材料质量。
对于新供应商或新物料,资材部需要根据采购控制文件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供货能力、样品质量等情况做收集和评估,在取得样品后由品管部进行检测,再由研发部按批次进行小试,小试合格后于生产车间进行小批量中试导入试产,连续2个批次均合格后可纳入合格供方名单。之后每年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价,对重要原材料如碳酸乙烯酯会每三年现场评审一次,其他原材料五年现场评审一次。
原材料成本为公司产品的主要生产成本,公司采取灵活的原材料采购策略,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力。一方面,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生产企业,与上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尽最大可能以优惠价格取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另一方面,公司对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走势进行动态跟踪,并与销售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在价格拐点出现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以规避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公司的每种原材料都会储备多家供应商,采购时根据合格供应商名单在不同供应商之间比价、议价。
公司根据客户合同/订单进行生产安排。生产部接到销售部下达的《订单计划》,由生产助理按订单要求生成《生产任务单》,生产车间接到生产任务单后组织生产,按任务单要求进行包装和报检,报检合格后,品管部出具检验合格单,车间依据检验合格单和包装好的成品至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泰兴工厂完成,产出工业级半成品,第二阶段是在张家港工厂完成,产出电子级成品。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在开发新客户的过程中,公司产品在通过客户的样品评价、技术交底、体系审核或现场审核之后,与客户签订产品质量保证书和合作协议,之后以销售订单的形式向客户供货。由于公司在行业中品牌口碑较好,只要通过初期的理化检验便可与国内新客户签订协议导入订单;海外新客户的认证过程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大客户基本每年都会检查产品供货能力的保障体系。
公司产品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经销,下游客户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厂商,采购公司产品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二是经销商,采购公司产品用于贸易转售,主要终端客户为日韩厂商。在直销模式下,由于行业内部分企业实行零库存和及时供货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该种情况下公司采用寄售模式进行销售,客户根据生产进度随时取用之后与公司进行结算。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寄售模式结算的客户为深圳市比亚迪(002594)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向其销售的产品是VC和FEC。
公司客户主要包括三菱化学、比亚迪、天赐材料(002709)、宁德时代(300750)、国泰华荣、杉杉股份(600884)、昆仑新材、珠海赛纬等锂电池产业链厂商,终端客户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做生产并交付,同时根据终端客户的需求变化开发新产品,对现有客户持续经营形成销售收入,另外通过开拓新客户、新应用等方式实现持续增长。
公司采用目前的经营模式是依据公司所处行业特点、产业政策、所处产业链位置以及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等因素,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经验、工艺技术优势等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的,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与行业特点。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促进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
锂电池电解液产业的迅速扩大来源于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从2021年开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8年的200万辆上涨至2022年的逾1000万辆。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比2021年高出12.1%。此外,储能锂电池逐渐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新兴消费电子领域锂电池需求持续提升,这些产品的面市和应用显著刺激锂电池出货量的增长,而作为锂电池四大组成部分的电解液用量更是呈指数级增长,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达到61.2万吨,同比增长83.2%,市场规模增加至74.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7.86%。2022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达到104.3万吨,同比增长70.42%,市场规模达到146.73亿美元,同比增长97.67%。而2022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达到89.1万吨,同比增长75.74%,在全球电解液中的占比增长至85.43%。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带动全产业链大规模扩产,上游材料环节产能扩张尤其凶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走高叠加前两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基数庞大,长期维持超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将会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波动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全球正面临着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一个必然选择,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不断下降,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1.6%,带动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684.2GW,其中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出货量480GWh。从而带动中国动力电解液出货量达到59.7万吨,同比增长90.13%。
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储能类型,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具有循环特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是目前电化学储能中主要的储能方式。
储能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全球市场仍处于市场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锂电池在储能上的技术应用主要围绕电网储能、备用电源、家庭光储系统等领域。受益于国内电力系统储能需求高速增长和海外高电价带来的家庭储能系统需求的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59.3Gwh,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长超170%。带动储能电解液出货量达到14.3万吨,同比增长155.36%。未来,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储能作为其发展重要支撑,有望带动以锂电池为主导的新型储能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起步较早,且一直以来占有重要地位。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广,主要应用于3C消费电子产品领域,3C消费电子包括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传统电子产品。得益于平板电脑等传统3C消费类电子的稳定增长,锂电池需求仍然旺盛。在新兴消费应用领域,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线吸尘器、蓝牙设备、TWS等新兴领域崛起,以及电动工具和电动两轮车领域锂电渗透率及里电国产化率的提升,为锂电池创造全新市场增长空间。此外,低速电动车等领域锂电对铅酸的取代也将随锂电成本的降低而进一步加快。总体来看,2022年,全球小型电池出货量114.2Gwh,同比下滑8.8%,小动力及数码电池市场出货不及预期,叠加锂电池价格高企,导致锂电池性价比降低,在电动两轮车领域渗透率下降。2022年中国消费力电解液出货量15.1万吨,同比增长10.22%。
公司所处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行业上游为基础化工原材料制造业,下游为电解液生产行业,如下图所示:
公司主要产品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目前市场中较为主流的添加剂,两者合计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的份额接近60%。VC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新型有机成膜添加剂与过充电保护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及防气胀功能,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VC作为SEI膜成膜添加剂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SEI膜,从而阻止电解液在负极表面发生进一步的还原分解。FEC可作为有机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电解液添加剂使用,其中,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是主要应用市场,FEC形成SEI膜的性能较好,既能形成紧密结构层又不增加阻抗,提高电解液的低温性能。
公司主要产品VC在锂电池电解液里的添加比例在1wt%-3wt%左右,在磷酸铁锂配方中占比较三元电池配方中会更高;FEC添加比例在2wt%-10wt%左右。因此,随着锂电池电解液市场的快速增大,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添加剂行业集中度呈现出了明显提升的趋势,产业技术门槛对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大作用。由于添加剂产品内微量的杂质成份都可能对锂电池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下游客户对添加剂产品品质要求较高,添加剂生产企业需要长时间对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储备改良,才能够成功研发出质量优秀的添加剂产品及其生产制备技术。行业新进入者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储备,产品往往难以充分满足下游客户的质量要求,行业内主要企业的精制提纯技术亦受到了专利保护,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仅部分精细化工与医药制造企业能够凭借较强的精制提纯技术、先进的管理控制能力、扎实的化工技术储备进入电解液添加剂行业。
同时,公司与下游客户经过多年的业务往来,已经建立了紧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主导起草了VC的国家标准和FEC的行业标准,在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质量控制体系、业务管理能力方面都有较强的客户认可度,出于对电解液性能一致性的考虑,下游大型电解液生产企业对添加剂供应商的选择通常倾向于保持稳定。行业新进入者与下游大型客户建立稳定供应关系的门槛较高,下游大型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要经过严格、复杂及长期的考核过程,并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试产、检验等程序,形成了一定的客户壁垒。
此外,在国家环保限产背景下,精细化工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安全环保要求较为严格,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开工建设、投产与运行等诸多方面都有严格的管控要求,新增产能的审批难度较大、周期较长,生产资质以及环保设备投入构成了行业的重要门槛。
公司于2003年进入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技术实力受到业界认可,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直接与国内外知名锂电池产业链厂商达成合作,包括三菱化学、比亚迪、宁德时代、天赐材料、国泰华荣、杉杉股份等,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已经建设了江苏省锂电池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工程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公司承担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动力锂电池防爆溶剂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张先林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的项目“高性能二次电池新型电极、电解质材料与相关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且项目所含核心技术已成功运用于公司主要产品FEC的生产中;公司主导起草了VC国家标准和FEC行业标准。
公司是VC和FEC市场领先的供应商之一,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出具的关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占有率的证明,公司2021年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2022年受限于公司产能规模,未能进一步拓展市场,但公司市场占有率仍处于行业前列,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产能释放,将会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及地位。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从可公开的行业内添加剂厂家公开的技术路径来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尤其是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技术路径均未发现新的变革路径。主流路径依然是以碳酸乙烯酯为起始原料,经氯气氯化,得到中间产物氯代碳酸乙烯酯,再分别和氟化钾或三乙胺反应得到粗产品氟代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亚乙烯酯,最后进一步经过精制纯化得到电子级氟代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亚乙烯酯产品。主要的技术细微变化,主要在于各厂家的技术专长,分别或专注于溶剂的筛选,满足反应精确控制要求的装备特殊设计以及流程优化等,未发现明显的颠覆或新路径设计应运于规模化技术生产中。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继续深耕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领域,持续加大投资研发相关制造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巩固主营产品的市场优势地位。在新型添加剂领域,公司针对LiFSI持续进行技术开发,完成了多项工业化量产技术储备,如双氯亚胺直接氟化技术,双氟磺酰亚胺的锂化反应,LIFSI产品的纯化以及最终产品定型工艺等,可以有效解决产品中脱水、成盐技术以及产品变色控制等关键技术节点。针对该产品公司与三美股份(603379)展开合作,以子公司盛美锂电为主体,新建的“年产3000吨双氟代磺酰亚胺锂项目”一期500吨项目预计于2023年年中进行试生产。该项目投产后将借助公司现有销售网络,在动力锂电池电解液中进行广泛推广,弥补该产品国内产能的潜在不足,同时与公司现有传统负极添加剂产生协同效应,为公司的新型锂电池电解质添加剂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除添加剂主业外,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子公司华赢新能源研发团队多年来在石墨负极材料上的技术积累,探索出一条可应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路径,即用原位转化和表面嫁接技术对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回收石墨、天然石墨、人工石墨等进行表面修饰,达到或超过同型号人工石墨在动力电池应用中的电化学性能指标。依托该负极材料生产制备技术,公司于2022年12月与控股子公司华赢新能源合资设立了子公司华盛联赢,将于江阴高新区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公司将凭借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经验,把握负极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提升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附加值的产品,扩大公司产品序列、提升公司竞争力。
公司重视研发与持续技术创新,经过多年发展组建了满足行业与公司技术发展要求的研发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共有10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1.07%。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及相关研发团队稳定,未出现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情况,公司研发实力问鼎,具备持续研发新产品的能力。
公司注重持续自主研发创新,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特殊有机硅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
VC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首次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中,日本三井精化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电子级碳酸亚乙烯酯生产线年以来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材料需求也飞速增加,公司开发出系列质量提升变革技术,于2004年建立了60吨/年电子级碳酸亚乙烯酯生产线年该项目产品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006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公司的VC产品技术路线为以碳酸乙烯酯为原料,经过氯化得到氯代碳酸乙烯酯,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在三乙胺作为缚酸剂,回流下得到碳酸亚乙烯酯产品,通过精馏得到工业级碳酸亚乙烯酯产品。对得到的工业级碳酸亚乙烯酯产品,经过自主开发的系列纯化方法进一步精制得到电子级碳酸亚乙烯酯产品。
公司自主开发了一系列细节控制技术以确保产品在质量、成本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包括:(1)开发了新型紫外发光装置,优化了光强和电压参数,使得光催化氯化工艺反应效率提高,抑制了副反应产生;(2)针对产品热敏性特点,设计并开发了全新的薄膜蒸发器,减少了物料接触热的时间,避免产物在精制过程中分解和聚合,进一步提高产物纯度,达到动力电池的材料性能要求;(3)针对产品热敏性特点设计连续精馏工艺,降低了产品持续受热时间,提升产品在精馏中的收率以及品质一致性;(4)针对产品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差,不易储存和运输等缺点,自主开发出抑制碳酸亚乙烯酯变色和变质的方法,提高产品的保质期,同时拓宽了耐温性储存温度范围,保障了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及时可靠交付。
报告期内,在VC合成工艺实施了技术攻关和技术优化,探索出了新的抑制产品产生焦油的工艺控制方法,提升了产品收率近10%以上。
由于FEC合成、提纯技术难度高,直到2005年日韩才实施以氟气直接氟化EC制备FEC产品。但该工艺应用的氟气具有剧毒易爆等缺陷,须设置回收氟尾气系统,且氟气活性高,反应选择性低。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于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一条不同于国际主流氟气直接氟化工艺路线的卤素置换工艺路线,即以碳酸乙烯酯为原料,经过氯化得到氯代碳酸乙烯酯,再通过氟化钾转化制备氟代碳酸乙烯酯,进一步精制得到工业级氟代碳酸乙烯酯产品。对得到的工业级氟代碳酸乙烯酯产品,经过自主开发的系列纯化方法进一步精制得到电子级氟代碳酸乙烯酯产品。该工艺路线卤素置换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未涉及氟气原料,安全系数高。同时卤素置换反应转化率高,副产物少,目标产物选择性和总收率高。
公司的工艺路线获得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内外发明专利,FEC产品200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同年获科技部和省中小型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支持。2009年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其核心创新技术2012年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除了工艺路线外,公司还开发了配套技术以确保产品在质量、成本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包括:(1)开发了新型紫外发光装置,优化了光强和电压参数,使得光催化氯化工艺反应效率提高,抑制了副反应产生;(2)筛选出一种FEC的除酸除水的方法,在氟氯转化中生成的酸性FEC粗品经过特殊的除酸除水工艺处理后,在精制中显著抑制歧化分解,提升了产品的品质;(3)设计并开发了全新的薄膜蒸发器,减少了物料接触热的时间,避免产物在精制过程中分解,进一步提高产物纯度,达到动力电池的材料性能要求;(4)针对产品热敏性特点设计连续精馏工艺,降低了产品持续受热时间,提升产品在精馏中的收率以及品质一致性。
报告期内,在FEC合成工艺中实施了技术攻关和技术优化,探索出了新的抑制产品产生焦油的工艺控制方法,提升了产品收率近10%以上。
BOB产品作为一种电解质型添加剂,可有效在锰酸锂及NCM型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稳定且具备一定韧性的保护膜,从而抑制了电池正极材料在充放电中与电液活性成分的反应,避免金属离子脱出引发的正极材料结构崩塌,提高锂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较于VC、FEC产品,BOB产品目前的市场规模较小,公司采用水相法制备BOB产品,已陆续通过了国内外锂电池电解液客户试用,能够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指标要求。同时在传统的水相法制备工艺外,公司还自主开发了多种改善产品品质和收率的新工艺,包括水相结晶去杂技术、蒸发结晶定盐技术以及脱色技术等,将在产品溶解性、不溶物等指标方面进一步提高并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
报告期内,对BOB产品实施了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探索出新的锁定技术防止因草酸升华造成物料反应导致收率受损,提升产品收率10%左右。
目前该系列产品规模性工业化装置大部分集中于国外少数跨国公司,如美国道康宁、美国迈图、德国瓦克和日本信越等,公司于2006年实现了该产品工业化生产。公司依托自身科研优势,在工艺上独辟蹊径,于2007年独立开发了硅基氨基甲酸酯中间产物通过高效催化剂脱醇制备工艺路线,即以氨基硅烷与饱和碳酸酯生产中间产物烷氧基硅基氨基甲酸酯,中间产物于高温脱醇制备异氰酸酯基硅烷。该工艺的优点主要包括:(1)有效规避了光气、三光气等剧毒原料,保证了工艺中的无剧毒、无固废液,是一条绿色环境友好工艺路线)开发出新型脱醇催化剂体系,提高了脱醇解效率,产品收率达90%以上;(3)工艺中无任何氯源引入,产品中氯离子含量小于20ppm。
2008年公司环保型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被授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同年该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公司组建了核心攻坚研发团队,连续多年持之以恒实施技术突破,在报告期内完成了重大技术变更,实现了在新型改进催化剂固定床作用下快速连续催化脱醇工艺,为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紧盯市场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进一步大规模生产制造规模。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构成之一,与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合称锂电池的四大主要原材料,主要影响锂电池的容量、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石墨作为负极材料未来几年内仍将是主流,具备技术、价格和成熟配套优势,对锂电池性能及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高温石墨化等工艺能耗和成本较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将是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公司子公司华赢新能源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有机分子嫁接技术,在石墨表面构建一层功能分子界面膜,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极充放电过程中的副反应,增强石墨负极的稳定性。经过验证,该技术可有效提升石墨的首次库伦效率,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电池的自放电,提升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知识产权99项,其中专利授权98项(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1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视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之一,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工艺路线。在VC产品的生产上,公司自主研究新的细节控制技术,开发了新型紫外发光装置,优化了光强和电压参数,使得光催化氯化工艺反应效率提高;独立设计连续精馏工艺,大大提升产品收率的同时改进了产品品质;针对VC产品热稳定性、光稳定性等性能差的特点自主开发出抑制VC变色和变质的方法,保证了该产品在全球的可靠交付。公司主导起草的国家标准于2012年6月1日实施,进一步规范了VC产品在锂电池材料中标准化应用。在FEC产品的生产上,公司自主研发的卤素置换工艺相比传统工艺路线具有生产装备投资少、生产安全性高、产品成本低的特点,同时产品纯度、色度、水分等重点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公司FEC产品的核心创新技术2012年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公司主导起草的行业标准于2015年6月1日实施。
在特殊有机硅异氰酸酯基硅烷的生产上,公司技术具有生产装备投资少,生产安全性高,产品成本低的特点,有效规避了光气/三光气剧毒原料,三废极少,是一条绿色环保工艺路线,并且开发出新型脱醇催化剂体系,提高了脱醇解效率,产品收率达到90%以上。
在确保产品在质量、成本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公司积极扩产,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在实现规模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公司长期为国内外锂电池产业链知名厂商供应添加剂,客户包括比亚迪、天赐材料、宁德时代、国泰华荣、杉杉股份、昆仑新材、珠海赛纬等国内厂商,也包括三菱化学等海外厂商,产品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电解液添加剂市场。
这些电解液龙头厂商普遍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筛选及认证体系,与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对公司产品具有持续稳定的需求。基于此,有助于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与客户建立更为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产品取得国内外电解液龙头企业的一致认可,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定,未来伴随着电解液需求量的提升,公司业绩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公司一直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和规定进行生产,与子公司泰兴华盛在原有排污许可证到期后,子公司泰兴华盛于2022年11月,公司于2023年1月取得了最新的排污许可证。公司对环保指标管控严格,建立了废料处理系统,三废处理装置配套齐全,具备自主废料处理能力。公司配套建成了处理废水的生化装置、处理精馏残渣等固体废物的焚烧炉、处理废气的RTO装置和碳纤维吸附、脱附装置、固废仓库、清水和废水分流设施等,并在清水排放口、废水排放口、所有的排气筒、固废库等场所均安装了在线检测仪。
公司不仅注重对产品的精益管理,对反应中产生的副产物也进行了精制回收,变废为宝。例如,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乙胺盐酸盐回收三乙胺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将三乙胺的消耗下降了85%以上;配套建成了完整的溶剂回收装置,溶剂消耗下降了75%以上。装置的清洁化以及配套齐全的三废处理装置使公司在原辅料的消耗和能耗上具备显著优势,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实现了绿色生产。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迭代,新型技术路径如氢燃料电池、固态锂电池等可能对现有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产生冲击。若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性被其他技术路线的动力电池超越,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占甚至替代。锂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也可能发生变化,固态电解质可能会逐渐替代传统的有机液态电解液,从而导致对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市场需求下降。电解液中添加剂的质量占比一般在2%-10%,成本占比约10%-30%。主流添加剂VC的添加比例在1%-3%左右,且在磷酸铁锂配方中占比会更高;FEC添加比例在2%-10%左右,如出现三元电池技术路线大幅替代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市场份额,则可能导致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若出现上述情况,公司作为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供应商,若不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实现技术进步或转型,则收入和经营业绩将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锂电池相关行业技术密集型的属性,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存在一定的研发风险。如果公司未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未能成功研发并取得预期技术成果、技术成果不能较好实现产业化,或者出现公司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形,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司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特殊有机硅相关的核心技术和相应工艺需要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研发。随着市场的变化,存在因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工作失误,导致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若同行业竞争企业获悉公司核心技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技术团队的技术实力与稳定性是公司持续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基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存在技术团队人员流失的风险。一旦公司技术人员发生大量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部分原材料具有易燃、有毒等化学性质。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储存、使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或者设备故障,而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等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并可能造成一定的人身和经济损失。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逐步增强,安全生产相关政策与法规要求日益完善和严格。未来,若政府对精细化工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收益水平。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保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相关部门可能颁布和采用更高的环保标准。若公司在环保政策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达到相应的要求,则有可能被限产、停产或面临受到环保处罚的风险。
各电解液厂商对公司主要产品的需求量主要根据电池厂商或其自身设计的不同类型电解液的配方决定,不同电解液配方在添加剂种类和添加比例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若未来电解液配方发生调整或公司产品发生严重质量问题,则终端客户及产业链厂商基于自身配方需求和供应链健康、稳定的考虑,可能会要求电解液厂商选择向生产公司同类产品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目前行业内对锂电池的性能要求在逐步提高,要求其具备更长寿命、更长续航和更安全等性能,因此,行业内研发出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二氟磷酸锂(LiDFP)、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等新型电解液添加剂以满足上述性能需求。目前,国内一批电解液厂商已实现上述新型添加剂的产业化技术突破,并已建设投产了工业化产线。
随着新型添加剂产业化应用趋势的加深,下游电池厂商的技术路线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若未来公司技术更新不及时导致主要产品无法满足新型电池的性能需求,或其他供应商研发出在高压高镍等新环境下性能更好的新型添加剂,公司产品存在被其他同类产品供应商替代的风险。
一直以来,外销收入是公司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未来经营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进出口国家的贸易政策和国际市场供求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报告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益变化对公司利润波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未来随着公司出口业务规模的增长,如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波动,汇兑损益的变化可能对公司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0.67%、40.77%和64.95%,2021年度受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提升的影响毛利率有较大上升。其中,VC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8.46%、48.68%和69.28%;FEC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3.82%、25.72%和60.00%。而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6.79%,2022年度受同行业产能的释放,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的影响毛利率有较大下降。其中,VC产品的毛利率为46.15%;FEC产品的毛利率为49.16%;相关产品的毛利率有所波动。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目前主要竞争对手为瀚康化工、浙江天硕、荣成青木和苏州华一等。随着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如果主要竞争对手采取比较激进的价格策略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亦或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公司不能持续保持较好的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公司将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之和为28,335.14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8.77%。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收款项的增长将进一步加大公司的营运压力;同时,如果下业或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也将加大公司坏账损失的风险,进而对公司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7,819.79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42%。报告期内,受环保监管、上游石油化工行业波动、原材料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的波动。由于公司期末存货余额较高,且化学品对存储、生产、运输等环节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产品的价格发生非暂时性下跌,或产品发生严重滞销,或出现管理不善等情形,公司可能存在存货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下属子公司泰兴华盛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未通过,公司报告期各期的所得税优惠金额为2,738.01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9.10%。本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系按有关国家政策规定享有,不属于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子公司泰兴华盛未通过高企复审,泰兴华盛的所得税税率提升10%,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
国家对化工生产实施多项行业监管政策,如投资审批制度、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工艺技术要求、安全标准等。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上述行业监管政策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上述政策发生变化,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因无法达到相关要求而影响正常经营,以及投资项目未获审批通过或无法获得环境保护行政许可而不能实施等行业监管方面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的占比在50%左右。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氢氧化钾、液碱、三乙胺等,其中,碳酸乙烯酯供应价格及稳定性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和盈利能力影响较大。受有关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会出现一定波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供需格局的变化及突发性事件等可能对原材料价格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发生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价格大大上升、内部采购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等情况,将可能导致公司不能及时采购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或者出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020年9月以来,在全球各国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电解液产业链上各类产品需求旺盛,公司的添加剂产品因产能限制导致的供不应求,为了缓解供应紧张态势,下游电解液厂商在添加剂领域扩产规模逐步提升,以提高原材料自产率。下游客户的“一体化经营”战略可能导致其直接从公司处购买的添加剂产品规模下降,对公司业务收入的可持续性和双方合作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公司也面临原有市场份额缩水的压力。
随着电解液添加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新进入者且扩产规模较大,同时,现有市场参与者可能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并提升技术水平,导致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所处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与下游新能源车、储能、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不可控事件的发生可能带来宏观环境风险,影响产业链整体供需结构,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全球大气污染的进一步加重,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球各主要国家新的发展目标,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使得各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带动电解液行业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随着锂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锂电池对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对电解液添加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成膜、导电、阻燃、过充保护、改善低温性能方面的添加剂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得益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经济及人均收入水平,推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在国内快速增长,中国电解液添加剂将逐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电解液添加剂行业受国家政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在我国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背景下,“十四五”时期,锂电池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应用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电解液添加剂需求、市场规模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电解液添加剂行业拥有积极良好的政策环境,电解液添加剂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当中,能够进一步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智能手机等产品中应用,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且持续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费能力的提高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电解液添加剂需求保持高速增长,进而推动电解液添加剂行业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电解液添加剂企业技术提升和规模壮大,电解液添加剂产品在5G基站、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方面呈现出一定发展趋势。
电子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功能多样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娱乐需求,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随着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趋于成熟,市场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以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逐渐成为提升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景气度的有力支撑。
大脑感应头带、钥匙链定位器等新型电子产品不断创新,类似新型电子产品需要无线化发展,因此对产品电池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下游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促进电解液添加剂行业的蓬勃发展。
下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全球智能化产品等消费类电子行业规模巨大叠加国家相关鼓励政策,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由“培育期”进入快速成长期,产销量也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强劲,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受市场驱动呈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需要的是大功率动力电池,因此对锂电池材料的消耗量相当于传统3C产品的数千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使用上千个电芯串联成电池组以保证能量的供应。每辆普通的纯电动乘用车对电解液的需求量约50Kg,电动大巴对电解液的需求量约400Kg,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将带动锂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的需求迅速增长
整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电解液添加剂行业至关重要。近年来动力电池电解液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应用逐渐增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影响着电解液添加剂的需求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升期是添加剂行业将会得到迅速发展,一旦新能源汽车行业达到一定的瓶颈,电解液添加剂需求就会出现敏感性下降,因此动力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紧扣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储能是实现社会碳减排的重要实现手段,是未来零碳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新基建。储能下游应用场景多样,不同场景对核心部件如储能电池装置的选型也各有差异。终端应用场景差异,将储能划分为电力储能、通信储能、户用家储、便携式储能四大类。不同场景储能市场对电池产品的关注点不同,但对于储能电池产品来说,实现在储能领域大规模的应用核心仍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因此电解液添加剂针对储能电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电解液添加剂市场扩充提供了更多机会。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储能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作用重大。在发电侧,储能装置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间歇性和不可控的问题,另外储能可以避免常规发电机组频繁启停造成的损失。电网侧方面,储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保障供电可靠性、提高灵活性。随着新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的开工建设,未来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发电将会对新能源消纳利用带来较大压力。随着未来储能锂离子电池成本的逐步下降,商业模式逐步清晰,包括电力系统储能、基站储能和家庭储能等众多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的需求逐步增加,下游储能电池需求的持续增加助推了电解液添加剂的需求。
5G要实现更大容量,需要使用高频通信,但是高频通信具有绕射能力差、易损耗、覆盖范围小等特点。因此,5G将需要大量小基站来完成更深度和广度的覆盖,以支撑大容量需求,未来小基站数量有望爆发增长。未来将进入基站建设高峰期。综上所述,当电解液的市场需求因下游锂电池出货量的爆发而增长时,其影响将传导至电解液添加剂市场,电解液添加剂的市场空间将会伴随电解液需求的提升而提升。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为己任,专注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将持续秉承“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管理为根、先机为赢”的华盛价值观,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客户为导向,基于已有技术向新型添加剂产品拓展。公司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实施核心产品专业化深度发展战略,适时扩大核心产品产能,全力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持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致力于成为一家不断开发新技术和开拓新领域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公司将不断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体系。公司将努力加大产品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专利成果转化水平;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提高合作层次,与重要客户建立互信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协同机制;进一步发挥公司在研发、生产、销售、品牌等各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逐步扩大主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
公司将紧紧围绕整体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技术突破、新产品研制开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内控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加强公司领先优势,加快战略项目拓展,巩固并提升市场占有率,在保持合理的毛利率的同时,扩大公司的收入规模,为客户及股东创造价值。
公司视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之一,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工艺路线,公司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注重研发投入,密切关注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通过技术提升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内部制定了绩效评比考核制度,制定并完善了与其相应的激励以及晋升途径等方案。公司除正常激励晋升外,也指派了专门责任人落实省市各级政府关于人才引进前、中、后等各项奖励与激励政策,保障公司内部各级人才及时享受政府的人才政策红利。公司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了人才队伍“请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各项体系配套,同时也初步与省内部分高校建立了人才资源共享互助平台,可以为企业各岗位需要的人才进行广泛补充。
募投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后,公司主要产品VC、FEC的产能将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将持续关注下游客户需求,与主要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按照每个客户需求改善产品指标和进行新产品研发,增强重点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黏性。在下游客户需求波动期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能利用率,提升生产经营效率。
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张,公司将持续加强内控建设,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公司高速、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连接、彼此约束的内控制度。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天赐材料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德时代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杉杉股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