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古装片中的“真理”,在真实的生活中真的靠谱吗?扬子晚报的一系列实验告诉我们:导演很强大,传说很可怕。
《甄嬛传》中,甄嬛被告发与太医温实初有。滴血认亲的水碗里被掺了明矾,滴血后温实初与皇子血液相融,甄嬛提出水有问题。
电视剧《寻秦记》中,大殿滴血认亲一幕,穿越到古代的项少龙也是利用“加料”的小动作,证明了假嬴政与秦王的亲子关系。
《九品芝麻官》结尾,恶霸常威不肯招供戚秦氏的事实,包大人掉包让其与自己儿子滴血认亲,两滴血相融,骗得常威招供。
一个装着水的碗,两滴血滴入,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瞧着,如果两滴血没有相融,定要有人勃然大怒——这样经典的镜头,出现在很多电视剧当中。与滴血认亲桥段经常同时出现的还有剧里面的人物的“小动作”,加白矾、加清油,总之总有方法让主角化险为夷。可是,在电视剧当中流传甚广的滴血认亲究竟靠谱么?扬子晚报记者也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番。 通讯员 吴倪娜 实习生 朱悦 扬子晚报记者 杨彦 文/摄
●实验对象:扬子晚报记者(O型血)、志愿者母子(胡女士53岁,A型血;陈先生26岁,O型血),志愿者朱小姐(A型血),志愿者何小姐(B型血)
记者在玻璃杯中装入约2厘米高的清水,胡女士母子分别刺破手指将血液滴入。与电视剧中镜头完全不一样的是,两滴血滴入水中后并没有保持“血珠”状,更没有互相靠近,而是散成不规则的形状,水中能够正常的看到血液沉降时拉出的“血丝”。沉到杯底后两滴血也似乎“各自为政”。跟着时间的推移,淡红色的晕染逐渐加大。随后扬子晚报记者缓缓摇动烧杯,两滴血液慢慢化开,将杯中水染成了淡红色。
非亲血液又如何呢?扬子晚报记者将自己的血液与朱小姐的血液滴入烧杯中。记者与朱小姐并无亲缘关系,不过滴入烧杯的血滴除了形状与刚才的实验不一样外,血液的状态几乎一模一样:先“各自为政”,然后慢慢扩散,渐渐烧杯中水变淡红色——电视中“无血缘关系的血液不相融,凝结成固态的小颗粒沉在杯底”的情景完全没见着。
《甄嬛传》中温太医称若水中含清油,无论两人是否有血缘关系,血液都不可相融;若水中加有白矾,则任何血液都可以相融。
为了验证这一点,记者又做了两个实验。没有亲缘关系且血型不同的志愿者朱小姐与何小姐,各将一滴血滴入杯中,记者立即投入了一粒米粒大小的白矾,白矾很快融解,杯中血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没加白矾时,血滴在水中会有一段时间相对“静止”,即血滴和水的界限比较清楚,还能看见零散的小血滴或血丝;但是加入白矾后,两滴血液几乎瞬间就晕染开来,从肉眼看来是真的融在了一起。
扬子晚报记者与志愿者朱小姐分别将两滴血滴入烧杯后,记者在水中加入了一滴清油:油入水后,随即浮到了水面上,几乎没与水中的血液有任何关系,这两滴血液终究是化到了水里。
扬子晚报记者再次实验:先在水中加入了清油,这次能看见血滴入水后,似乎受到了油的阻碍,有小部分浮在了水面上,不过大部分也沉到了水底,最后依旧相融了。
周惠英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司法鉴别判定所高级实验师、法医物证室主任,日常主要负责亲子鉴定工作。
在扬子晚报记者实验的过程中,周主任都一直在旁边。对只有亲缘关系的两人的血液才能在水中相融的说法,周主任很有“微词”:“血液中含有很多成分,但其中很大的比例是水。所以血液滴入水中,很快就会‘散’了,哪有血液融不融的说法?从常识来看,无论加什么血,在水中都可以溶在一起。”周主任表示,如果要说不融的话,有种验血型的方法是有可能做到的。那就是在通过血液与不同试剂发生反应来辨别,这种鉴别判定的方法中会出现血液凝结,看起来是“不融”,但必须得是加试剂才行,而这些试剂在古代肯定是没有的。
加清油、加白矾是否能干预“滴血认亲”的结果呢?扬子晚报记者就此请教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范磊医生。
范医生也同样认为,血液在水中是绝对可以相融的,滴血认亲本来就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很难说加清油或是白矾会对滴血认亲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像白矾,无论加与不加,血滴最后都会溶在一起——白矾的化学作用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而已。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